人们游漓江,一般都顺水,这样可以看到的景多一些(因为那些石头的长像你就得从一个方向看去才像什么东东)。我们也不例外,跟了散团。按常规,从桂林顺水到了阳朔,游完阳朔的“聚龙潭”、“大榕树”、“蝴蝶泉”以及“世外桃源”之后,便踏上了返回桂林的路。西街是不去的,而西街的特色又在于它的夜晚。
游漓江时,最好坐早一点的船。其实,在桂林跟散团也是很好的,跟团费里除去游船费、各个景点费,也差不多了;而且省得自己费心。(节日期间,旅行团一般不单独卖游漓江的船票,一般都是加上景点一起的通票。船票一般要到码头买,码头离市区几十公里;而且节日期间你还要担心是否可以买到船票。)
我和朋友冒着在阳朔露宿街头的危险,退了桂林的房间,把大件行李寄存在了酒店(寄存一般是不用另外花Money)的。到了指定上车的地方,发现车里几乎已坐满了客人。上车才知道由于散客们住在不同的宾馆,只得到各个地方去接人。所以路上也磨蹭了不少时间。赶到码头时,我们已排上几乎是最后一班船了。
节假日期间,由于游客过多,桂林旅游局几乎把大大小小、好好坏坏的游船都利用了起来,每五分钟左右就有一班船出发。江上就是连连续续的船。我们虽然是最后的一班船,但我们的老船长硬是凭借自己娴熟的技术,让我们追过了无数艘船,下午一点左右到达了阳朔。上了码头,沿街两旁摆挂着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从码头到旅游车停车场,你没有必要坐电瓶车,一条直路走过去,花不了二十分钟时间,而且还有好多漂亮的工艺品可以欣赏。阳朔的工艺品一般都会比桂林的便宜一些,而且品种也比较齐全。尤以扇子最为出名。如果你要在阳朔过夜,完全可以晚上逛逛夜市,再挑一些你喜欢的东东。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游了“聚龙潭”。听其名本以为是一处瀑布,其下一潭。谁知又是一处溶洞而已。然后就去了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大榕树。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大榕树附近后,送了我一个漂亮的绣球。大榕树估计需三人合抱,只可惜周围已围了起来,要不可以亲自去抱一抱。双双对对或在榕树前留影,或手牵手围着大榕树走,据说可以祈求百年好合。最后去的就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也实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实在不忍心把它拉到“西街”这一文中,抹了它的美丽,如有机会,再将它另行成文。)我们那一车人,只有我和朋友两人留在了阳朔。
在“世外桃源”玩得夜色将近,我们俩才搭了个客车返回阳朔(只需两块钱左右,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虽然留宿阳朔的人很多,但一般来说都能找到住的地方。宾馆或私人旅店。你要是Money足够多,还可以住到西街或它附近,那你就可以好好感受一番西街的夜生活了。
找好住的地方,舒舒服服洗个澡,先找个大排档,先点上一两个颇具地方特色的小菜,填了填肚子,以免没有力气逛街。当然还是留了些空给西街的那些美食。
一路走来,随时可见一些零零星星的卖工艺品的或小吃的或大排档。这会儿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要不后边看到更多更漂亮的更好吃的,那可就要找后悔药了。越走越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老外。未到西街,已感受到了西街的热闹。
进到西街,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头攒动。密密匝匝的,各式各样的,各种肤色的,各个国籍的,让我感觉这里是不是要召开联合国大会。其实西街之所以为西街,也就在于它汇聚了各个国家的人们,以游客,更有居民。
看到这种热闹气氛,我像吃了兴奋剂,白天的疲劳一扫而空,兴致勃勃。拉着朋友先在西街上走一遭,了解一下全局。西街不过是一条200米的石板步行街,街宽不过五米左右;街道两边全是颇具中国特色或外国特色的小店。店主把餐桌都摆到了街上,只在中间留了一条过人的小道。这条小街上主要有 3 种东西:老外、西式的Bar和手工艺品小摊。店外悬挂的各式红灯笼,又让人感觉这里比哪里都更像中国。西街上,到处是吃得意兴昂然、生气勃勃的老外、老中们;到处迷漫着烤肉的香味;到处是画画的、做糖人……的艺人。我走走停停,连立在路边的菜谱都能吸引我,更别说西部牛仔的表演,和其它种种颇具特色的表演。
和西街紧邻的一条垂直的路——一般没有明确的区分,都称为西街——全是卖工艺品的。竹器、木器、玉器、铜器……应有尽有,各种蜡染制品千奇百怪,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书籍,……甚至连风筝也多姿多彩。在这里,你一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把西街角角落落都走过、看过了,和朋友找了一家两街紧邻处的小店,坐在路边——实际上差不多已经快到路的中间了——把一壶菊花茶,再要上一两碟烤薯条和其它的小吃,悠然自得地欣赏过过往往各式的人。虽已近午夜,西街上仍灯火通明,映照着人们欢乐的笑脸,我仿佛也感觉到了他们的欢乐。而街角燃起的礼花,让我感觉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想着第二日还要早起去兴坪渔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西街。
现在回想起西街,仍然难以忘怀那里的那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