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广告

青岛城市文化软实力大步跨越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当全国各地为文化振兴之路这一重要而艰难的命题上下求索的时候,青岛市委、市政府已经为全面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的"战役"吹响了号角。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强市战略提出后,《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青岛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等相关文件相继出台,以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和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活动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统筹协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三大抓手",稳扎稳打地推动着全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之成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强大支撑。 文化事业朝气蓬勃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曾指出,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就是要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培育齐鲁文化与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塑造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水乳交融的文化风格。而青岛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现状,恰恰是对这一精神最好的诠释。 

    近两年来,青岛的文化事业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以文化惠民和改革创新为主题,在这块蓝色版图上精心布局,织就了一张触角伸进社区与村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服务体系网络,带动了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并在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过去的两年间,政府为群众办的每一件文化实事都落在了市民的心头。自2008年4月开始,全市41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群众艺术馆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当年这些文化场馆的人均流量就增加了20%以上,2009年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共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405项,接待读者和参观者550万人次。 

    自2008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 1800万元,为市内四区449个社区图书室每处配送了上千册图书和40余种报刊,让市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基本的阅读服务。而在乡村,全市建成7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5203个,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一村一室"的目标;全市已累计建成"农家书屋"3400余家,基本形成建设、使用、管理、更新等一整套长效机制,书香四溢的新农村精神文化风貌日新月异;市财政每年投入放映专项资金753万,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去年一年为全市5494个村放映电影58181场,基本实现了国家广电总局"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 60周年的宏大主题,近两年青岛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多达1万余项,为许多草根艺术家培育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四季主题鲜明的演出季,每年为岛城市民奉献800-1000场演出,其中许多精品佳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斩获大奖。去年创新推出定时定点的演出 "欢乐青岛大舞台",让岛城市民的周末有了浓厚的文艺气息。市歌舞演艺剧院在旅游旺季打造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蔚蓝青岛》两年来演出近百场;2008年奥帆赛结束后,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在奥帆中心原丈量码头拔地而起的岛城新的地标性建筑奥帆中心大剧场,携高端大型海景实景演出《蓝色畅想》惊艳亮相,它们与青岛热海港湾演艺城、天幕城内的东方斯卡拉一起,打造出具有青岛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特征的"天天演"演艺品牌。 

    与此同时,青岛大剧院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的立项和陆续开工,则标志着青岛的文化大格局正在悄悄变脸。选址在崂山区的青岛大剧院毗邻青岛国际啤酒城,投资13亿多元,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演艺区域由1600座的歌剧院、1200座的音乐厅和400座的多功能厅组成,是青岛最大的文化标志性建筑,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同时,青岛广电影视剧场和音像资料馆项目、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已启动,三倍于老图书馆的青岛新图书馆项目已立项,集舞台艺术产品生产与演出于一体的文化大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编制完成,沧口剧院、遵义剧院等重建项目选址已经落实。可以预见,数量与布局更加完善的岛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成为文化民生与经济腾飞的有力助推器。 文化产业"花儿别样红" 

    2009年11月11日,一期投资50亿元人民币,占地2000亩,拥有三大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七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以及大型演艺剧场的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在青岛城阳区红岛街道举行奠基仪式,正式拉开了打造世界级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帷幕。不久的将来,一座全国最大的原版中国"迪斯尼"和世界一流的文化科技产业"航母"将在这里崛起。如此"大手笔",只是青岛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所构建的产业发展布局中的亮点之一,也是青岛以龙头项目为依托,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一个剪影。 

    结合"一主三辅多组团"城市框架,青岛构建出"一城、一带、六区"的文化产业布局:全面建设滨海文化名城,集中打造环胶州湾文化产业带,重点建设市南文化创意、市北特色文化街、崂山旅游文化、城阳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生产、胶南美术品创作、黄岛影视传媒文化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青岛的文化产业通过实施"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龙头拉动、项目带动、文化走出去"六大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研发与制造、出版发行印刷、动漫游戏、文化节庆会展、文化旅游业等八大滨海特色文化产业群,走出了一条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 

    据了解,除了制定发展专项规划之外,青岛自2008年开始设立了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和企业建设。 2009年,青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构建起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协调8家银行与15家文化企业签定合同,贷款总额达3.69亿元;与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签订合作协议,确定了三年内为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不少于人民币100亿的贷款额度意向。一系列政策、资金的扶持和良好市场环境的营造,成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如今,全市已建成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创意100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中联创意产业园、中联2.5创意广场、青岛翰墨泉出版物物流中心、世正乐器研发制造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21个,总投资额148.2亿元,建筑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青岛文化街、啤酒文化街、婚纱摄影街、体育用品街、1388古典文化街、海云庵民俗文化街、青岛红酒街、欧陆风情街等特色文化街区18条,总长度15公里,聚集商家7000多户,年营业额超过90亿元;新兴产业动漫产业等发展迅猛,自2008年以来全市在册的动漫企业、创作研发团队47家共创作动画片22部999集7317分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普达海动漫影视公司原创动漫作品《小牛向前冲》作为国庆献礼片已于2009年8月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青岛欧亚世纪国际数字影视公司出品的《小老虎》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由于产生了较好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青岛每年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4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2008年青岛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22.4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去年青岛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由此,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 文化品牌绽放异彩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张独特的名片,而在以盛产"品牌"著称的青岛,却同时打出了"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张意蕴非凡的"文化名片"。 

    2009年8月9日,在2008奥帆赛开幕一周年的日子里,位于青岛奥帆中心内的奥林匹克帆船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这座以"收藏奥帆的珍贵记忆、传承帆都的历史文脉"为己任的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了青岛配合北京申奥、迎奥、办奥的全过程,全面表现出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体育与文化价值。它与青岛大力推行的帆船普及教育、着力打造的海上婚礼等文化旅游项目、着重加强的国际帆船文化交流等举措一起,丰富着"帆船之都"的文化内涵,也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青岛的城市文化建设当中。 

    2008年秋天,青岛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吸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4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国外选手的比例较首届有明显提高,比赛得到了海内外80余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跟踪报道。 2009年10月,青岛又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这项赛事已在青岛连续举办了两届,标志着青岛正逐步成为小提琴艺术家的摇篮。 

    在提琴赛事筹办期间,青岛连续两年举办青岛音乐节、国际音乐大师班和国际钢琴大师巡演等活动,邀请金铁霖、李心草、李传韵等20多位音乐家和演奏家来青授课演出,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青岛交响乐团曾两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并携奥帆交响组曲赴上海、香港等地演出,引起强烈反响。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该乐团还受文化部委派,赴美举办了"中华风韵--中国春节音乐会",成为第三支进入美国主流剧场的中国交响乐乐团。以提琴赛事、音乐节庆和专业院团为支撑,青岛"音乐之岛"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而作为城市文化品牌"三足鼎立"的另一极,"影视之城"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当中。围绕开发区凤凰岛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开发主题,青岛积极引进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永久落户青岛,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金凤凰奖"颁奖仪式,一批国内知名表演艺术家、明星频繁闪耀岛城;成功举办了两届国产电影交易会,成为国产电影新片展示、成果交易、技术推广的良好平台;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已建成;凤凰岛影视演艺中心、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项目也都相继落户,为打造国内重要的影视交流、拍摄和人才培养基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在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上,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获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称号,成为"影视之城"的一块"金字招牌"。 

    此外,青岛还重点培育了达尼画家村、世正乐器、创新科技、"满汉全席"、创意100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品牌,"公信文化"市场、"书海情深"、"海誓山盟"等文化产业服务品牌,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青岛海洋节等文化产业节会品牌,形成了初步的文化品牌系列。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展示出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化品位,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2009年,以青岛公益品牌"微尘"为蓝本、45名青岛籍明星联袂义务出演的影片 《寻找微尘》和儿童歌曲《可可西里》荣获中宣部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在竞争格外激烈的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权威评选中"独中两元",应该是青岛全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最直接的"效益"。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才能促动发展,为发展提供创新的体制与机制保障。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推进当中,青岛将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一幅宏伟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 

    2009年一年,青岛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迈出大步,进一步理顺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强化了政府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了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2009年3月18日,青岛出版集团成立揭牌,正式拉开了转企改制的大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上、下游资源全产业链整合经营并具有多元化发展平台的企业实体,迈出了全国副省级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在我省17个城市文化体制改革中领风气之先;2009年12月4日,老年生活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山东大厦会议中心举行,标志着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老年生活报成为全省首家实施整体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纸;2009年12月30日,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青岛文艺院团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而转企改制后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将按照市场需求,重点打造富有青岛文化特色的城市舞蹈艺术品牌,将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具有较强原创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演艺产业龙头企业。 

    据了解,青岛目前已确定重点培育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青岛出版集团、青岛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广电网络集团等12家国有市场主体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保障。 

    随着青岛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制障碍被一步步克服,一批具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新主体"健全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青岛向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靠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2-8111000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18105321188@QQ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30,节假日不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