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广告

青岛浒苔来源锁定 打捞船赴江苏海域打捞

从2008年起,每年夏季青岛沿海海域都会受到大面积绿潮侵袭,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黄海绿潮早期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将绿潮打捞区前置,有可能控制黄海绿潮的规模。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浒苔应对行动已得到多方支持,包括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在内,驻青海洋科研单位已开始联合行动,初步形成了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

    从2008年起,每年夏季青岛沿海海域都会受到大面积绿潮侵袭,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黄海绿潮早期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将绿潮打捞区前置,有可能控制黄海绿潮的规模。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浒苔应对行动已得到多方支持,包括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在内,驻青海洋科研单位已开始联合行动,初步形成了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今天,排水量3000余吨的“海状元号”打捞船从岛城出发,前往江苏海域打捞处置浒苔。

    回顾>>>

    连续9年侵扰岛城近海

    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介绍说,2007年6月,在我国南黄海局部海域首次观察到大型绿藻形成的绿潮现象,但绿潮规模不大,影响区域较小,沿海地区共处理绿藻约6000吨。2008年,黄海海域再次爆发大面积绿潮,大量漂浮绿藻聚集在青岛沿岸一线,为消除绿潮威胁,青岛市政府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绿潮的打捞和清除,清理绿藻上百万吨。此后,每年夏季绿潮都会在黄海出现,至今已连续9年,每年夏季,青岛市政府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进入青岛近海的绿藻进行收集、打捞和处理,但仍有大量绿藻在近岸堆积,对黄海沿岸地区景观、环境和养殖业构成了持续威胁。

    研究>>>

    科技部启动应急项目

    绿藻(浒苔学名)爆发之后,我国组织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008年,针对大规律绿潮灾害问题,科技部立即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急项目 “浒苔大规模爆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绿潮成因、监控、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2010年,科技部立项资助973项目“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研究我国近海几类典型有害藻华现象的演变机制和危害效应,绿潮成因与早期发展过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时期,山东省科技厅和青岛市科技局也组织相关团队,围绕绿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研究,在绿潮来源、成因、危害、监控及处置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对黄海绿潮的早期发展过程和形成机制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科学认识,为绿潮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必要围绕绿潮防控进行探索,为积极应对绿潮灾害提供思路和技术途径。

    成果>>>

    浒苔来自苏北浅滩海域

    对绿潮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绿潮打捞区前置,有可能控制黄海绿潮的规模。

    许多证据表明,黄海绿潮早期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这一认识锁定了黄海大规模绿潮的主要来源,明确了苏北浅滩是绿潮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当地是浑水区,光合作用差,一旦过了北纬34度,浒苔的生长速度就非常惊人。”孙松介绍说,大量的现场调查、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结果都表明,苏北浅滩区的漂浮绿藻具有相对稳定的漂移通道,这表明在苏北浅滩区的集中打捞应当是可行的。在当地将浒苔“消灭”后,就可以避免浒苔随洋流和风向等北上。

    绿潮后期绿藻生物量快速增加,研究表明,黄海海域浒苔每天生长10-37%,按照这一生长速率,30-40天后绿藻生物量可达数百至上千倍。因此,选择适合区域进行早期漂浮绿藻的打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显著减少后期青岛近海绿藻打捞投入的费用。

    多年来,对黄海区漂浮绿藻的监测手段快速发展。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观测,能够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绿藻分布数据;绿藻的现场打捞和处理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些都为绿潮应对提供了充分保障。

    计划>>>

    实施苏北浅滩区前置打捞

    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表示,他们已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启动了黄海绿潮应对计划,除了绿潮,相关科研单位还将研究岛城近海较常出现的赤潮、水母等问题。目前,黄海绿潮应对行动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的支持,初步形成了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今年将重点针对黄海绿潮的防控,实施苏北浅滩区漂浮绿藻的前置打捞行动。计划开展的工作包括:确认苏北浅滩海区绿藻优先控制区,开展现场调查;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分析,明确漂浮绿藻分布区;针对苏北浅滩海区和绿藻主要漂移通道区,设置拦截断面,实施漂浮绿藻的打捞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降低进入黄海海域的漂浮绿藻生物量;依据现场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评估前置打捞行动对黄海区绿潮规模的控制作用等。

    卫星和无人机上阵紧盯浒苔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每年浒苔出现在岛城近海的时间,都在6月左右。为此,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就着手分析南黄海的绿潮情况,及时掌握了苏北浅滩区漂浮绿藻的分布状况。目前,黄海绿潮应对行动已经启动了部分调查和研究工作。

    孙松介绍,为了应对浒苔,他们出动了高分卫星,在太空遥感监测,发现情况后,则出动小渔船,到现场调查。此外,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考察船正在南黄海海域实施现场调查,获得了绿潮分布状况的一手资料,初步验证了遥感分析结果。据了解,“科学三号”还利用遥控无人机,在海上调查浒苔分布情况,并拍摄相关照片和视频。此外,中科院等部门还与青岛海大生物工程公司合作,在苏北浅滩区关键断面实施绿潮打捞和绿藻资源化利用,排水量3000多吨的“海状元号”考察船昨日从岛城起航进行绿藻打捞利用。

    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今年浒苔出现时间较往年偏早,5月8日、9日,相关部门就在苏北海域监测到了浒苔。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浒苔来势并不凶猛。预计下月,我市还将派遣一艘大船南下打捞。

    相关链接 浒苔成灾和紫菜养殖有关?

    此前,有不少媒体报道称,浒苔泛滥成灾和紫菜养殖有关。在南方,浒苔其实主要是附着于长江入海口以北的紫菜养殖筏架上的绠绳生长。对于这一说法,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表示,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浒苔成灾和紫菜养殖有关,他们将对浒苔开展详细研究,并计划于明年开展评估工作,据此给相关部门提供解决建议等。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2-8111000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18105321188@QQ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30,节假日不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