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是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时也是端午小假期的第一天。为进一步推动崂山文旅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地渗透到旅游景区之中,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景区带动整个旅游业更具文化底蕴,更具文明品质,由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宣传部、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委员会主办,崂山书院承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端午节小长假期间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于6月12日在崂山书院启动,为假日里的市民、游客送上一份精彩丰厚的精神大餐。
启动仪式上,崂山区精心组织编排了崂山内家拳、崂山峪夼柳腔、崂山地功拳、崂山花棍舞等省、市、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在崂山书院古戏台登场展演,让现场观众、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崂山非遗的魅力。首先登场的是区级非遗文化项目崂山花棍舞。花棍舞源于崂山区“浦里花棍”,以花棍为道具的舞蹈形式,把崂山浦里花棍独特的靠、打、绕五花等动作结合崂山大秧歌、胶州秧歌表演出来,使得浦里花棍更具舞台艺术之美和传承意义。今天表演的作品曾成功入选“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100部推荐作品”,并获2020青岛首届乡村广场舞大赛第一名。老艺人们精湛的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紧接着出场的是市级非遗文化项目“峪夼柳腔”。柳腔始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作为一种贴近生活的民间剧种,峪夼柳腔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一种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峪夼柳腔,将竹笛、二胡、琵琶、笙、扬琴、月琴、中胡、大锣、手锣、苏锣、战鼓、中钗、小钗融合到演奏中,丰富了演奏形式,深受群众喜爱。
市级非遗文化项目“地功拳”兴于齐鲁,盛于胶东,清末传于青岛地区,是我国优秀传统武术项目,在2015年被收入青岛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功拳作为一种武术文化延续了传统,反映了地域特色,具有情感联络、崇礼重义和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现实作用和社会功能。
崂山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崂山道教武术也被收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点是以徒手拳术及器械剑术为主,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崂山道教武术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底蕴,又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习武者外能技击抗敌以自保,内能强身健体以养生,可兼得技击和养生之效。
古琴,又称瑶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本次活动中,青岛七弦清韵古琴乐团琴师也为大家演奏了《梅花三弄》等经典古琴演奏曲目,令现场观众顿生如闻仙乐耳暂明之感。
在展示区,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带来了活字印刷、折扇、烙画、糖艺、面塑、结绳等岛城非遗传承人的绝活,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活动期间,崂山书院还在各场馆精心准备了皮影戏、泥叫虎、团扇、扎染、京剧脸谱、炒茶与茶艺傈僳等丰富的非遗文化项目,很多都是观众们只听说没见过的,这次可算是大开眼界。不仅能亲眼目睹,甚至还可以亲手体验一番,这可真是不虚此行啊。尤其是在民俗文化馆可以观赏世界非遗项目皮影戏,此次准备了皮影戏新版剧目《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融合了现代元素,全剧充满了诙谐幽默,并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情节,把传统的神话演绎得活灵活现,许多小观众们边看边捧腹大笑。
非遗展示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们还乘兴参观了在崂山书院景区内举办的恐龙展,从古代再次穿越到中生代,大家在时空的交错中流连忘返,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天。